最新更新日期
新增:大南山路书PDF版下载
📥️ 路书下载
您需要登录才能查看完整内容
🖼️ 绿色大南山
图源:小红书

🔴 动态提示
近期(9🈷️)惠州大南山因受此前台风强降雨影响,存在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,同时需注意蚊虫叮咬引发的传染病。出行前务必查询官方预警,避开恶劣天气,确保安全。
路线概览
📍 路线类型:穿越线
⛰ 爬升850.0m |📏 13km
⚠ 难度★★★☆☆(新手有难度,需要一定的户外基础)
🚻 途中厕所点0处(终点会有)
🌦 最佳季5-10 月
🚄 交通攻略
📍 起点导航
龙岩寺(反穿起点):导航至“惠东龙岩寺”,寺前有免费停车场(部分时段收费10元)。
📍 终点导航:
大王庙:徒步前可以将车先停在终点大王庙(收费10-15元/天)。再搭车前往起点徒步,下山后可直接取车。
🏁 终点接驳
大王庙至龙岩寺的接驳车需联系当地村民(一般下山口都有摩的),拼车费用约20-25元/人,车程15分钟。
徒步路线:龙岩寺➜大王庙
难度优化:反穿起始段为缓坡草甸(正穿前5公里需爬升950米),体能分配更合理。
终点便利:大王庙出口有多家餐馆(推荐客家酿豆腐、炒米粉),且接驳车资源丰富。
1️⃣ 深圳出发(一日游)
费用:68元–128元/人(含往返大巴、领队、保险)
集合点:深大地铁站A2口、白石龙B1口、六约口
徒步安排:11:30龙岩寺起登→15:00登顶斧头石→19:00大王庙下山返程
2️⃣ 广州出发(一日游)
费用:68元–128元/人(含大巴、保险,大小同价)
集合点:珠江新城地铁口、客村地铁站
徒步安排:11:30抵达龙岩寺起登→14:30登顶斧头石→18:00大王庙返程
🚶♂️➡️ 分段路书
龙岩市➡️大王庙
时间段 | 路段 | 长度 / 爬升 | 关键节点与 Tips | 作者实感📝 |
11:30-12:00 | 登山口→午餐点 | 1.5km/↑200m | ✅ 热身 10 分钟再出发,前半段树荫多⚠️ 石阶青苔多,落脚稳再移动 | “刚开始爬有点喘,树荫里很凉快,周末报团人会特别多,得排队” |
12:00-13:30 | 午餐点→山脊线 | 2.0km/↑300m | 🍚 午餐休整 30 分钟,垃圾带走💧 午餐点有山泉(可接水,建议过滤) | “坐在树荫下吃午餐,听着鸟叫好惬意,山泉凉凉的超舒服!” |
13:30-15:30 | 山脊线→下山口 | 3.0km / 平路 | 🏔️ 草坡超出片!建议戴墨镜防反光💨 山顶风大,穿轻薄外套 | “走进草坡像闯入童话世界,风吹草动太治愈,记得多拍美照!” |
15:30-18:00 | 下山口→大王庙 | 4.0km/↓350m | ⚠️ 下山碎石路很陡,膝盖不好戴护膝🌍 最后 1km 水泥路,可小跑但注意碎石 | “下山比上山轻松,但膝盖有点酸,看到大王庙就知道快到啦!” |
🥾 装备清单
✅ 基础必带
硬底登山鞋(Vibram 底优先|防滑抗造,应对 40% 碎石陡坡)
宽檐防晒帽 + 防晒衣 + 墨镜(草甸山脊无遮阴,紫外线极强)
速干长袖衣裤(防芒草刮伤 + 吸湿排汗,溪谷涉水后快干)
登山杖 × 2(上下坡省力,尤其 30% 长陡下坡护膝盖)
护膝(❗重点推荐|水底山至大王殿下坡段是“膝盖杀手”)
防水袋(装手机/证件,防溪谷涉水或突然降雨)
3L 饮用水(沿途补水点少,中途无山泉,务必备足)
能量补给(巧克力/能量胶/盐丸|爬坡耗能快,及时补充)
救生哨 + 急救包(含创可贴、碘伏、纱布|必备安全装备)
🌧️ 雨季特需(6-8 月)
雨衣(必备,天气无法预测)、防水袋(装电子产品及贵重物品)、备用袜子、凉鞋/溯溪鞋(如需涉水)、防滑手套(碎石坡手脚并用时,防擦伤 + 增加摩擦力)
❄️ 冬季特需(12-2 月)
抓绒衣 + 羽绒马甲(草甸风大,山顶温差可达 8-10℃)、保温壶(1L+)(装热水暖身,中途无热水补给)、冰爪(阴坡或背阴路段可能结冰,尤其碎石陡坡段)
❌ 无需携带
帐篷 / 睡袋(终点大王庙附近有餐厅,无需露营)、厚重外套(建议 “三层穿搭”:速干 + 保暖层 + 防风层,轻便灵活)
📐 路况数据
🛣️ 路况实景
🚧 路段地形
类别 | 细分类型 | 占比 | 核心信息 |
---|---|---|---|
路况分布 | 碎石陡坡 | 40% | 湿滑陡峭,需防滑鞋 +部分手脚并用 |
草甸山脊 | 40% | 无遮阴暴晒,芒草易刮伤皮肤 | |
溪谷密林 | 20% | 竹丛密布,部分需涉水 | |
坡度分布 | 上坡 | 50% | 集中于龙岩寺→斧头石(2km 爬升 600 米) |
下坡 | 30% | 集中于水底山→大王殿(长陡土路) | |
平缓 | 20% | 集中于斧头石草甸(4-7km) | |
关键路段提示 | 最虐上坡 | - | 龙岩寺→斧头石(0-4km):45° 碎石坡 + 青苔石阶,必手脚并用 |
最险下坡 | - | 水底山→大王殿(10-13km):土路碎石混合,建议戴护膝 | |
最佳平路 | - | 斧头石草甸(4-7km):高山草甸漫步,出片圣地 |
📊 体能管理
行前自测:若能连续爬楼梯30层(心率<140)无眩晕,可安全完成反穿。若低于此标准,建议选择7公里休闲线(爬升200米)或跟团保障安全。
路段 | 距离/爬升 | 体能消耗 | 等效参考 |
---|---|---|---|
龙岩寺→水底山 | 4公里↑400米 | 800-1000千卡 | ≈ 爬130层楼梯 + 跑步5公里 |
水底山→斧头石 | 3公里↑300米 | 600-800千卡 | ≈ 爬100层楼梯 + 跑步3公里 |
斧头石→大王庙 | 6公里↓900米 | 1000-1200千卡(膝盖压力) | ≈ 下300层楼梯(冲击膝盖3万次) |
累计爬升:900-1200米(相当于垂直攀爬约300-400层楼梯)
💡 注:下坡段虽无爬升耗能,但对膝关节冲击力相当于体重3-5倍,需重点防护。
🟠 风险地图
路段位置 | 风险类型 | 具体表现 | 应对策略 |
---|---|---|---|
全路段 | 高温中暑 | 夏季气温超34℃,紫外线强,易脱水或热衰竭(6月高发)。 | 每30分钟补涂防晒+戴冰袖面罩;平路段用小伞遮荫;备2L水+1L电解质水。 |
斧头石→大王庙 (约6公里) | 陡坡滑坠 | 下坡坡度45°-70°,碎石土路湿滑,普通运动鞋易打滑。 | 戴护膝+侧身“Z”字下坡;双登山杖支撑;抓树干借力,避免奔跑。 |
斧头石→大王庙 (约6公里) | 膝盖损伤 | 连续下坡对膝关节冲击大,易引发劳损或急性损伤。 | 下坡前绑紧护膝;每30分钟休息拉伸腿部肌肉;新手建议使用髌骨带。 |
全路段 | 突发天气变化 | 山顶温差达10℃以上,暴雨/大风可致失温(尤其秋冬)。 | 随身携带冲锋衣+保温毯;遇雷雨立即远离高地,躲入低洼树林。 |
关键补充提醒:14:00前必须登顶斧头石,否则60%徒步者需走夜路(带头灯!)。
撤退预案
突发状况撤离点:
轻度不适(中暑 / 轻微扭伤)→ 返程至「起点」联系摩托接送(费用 30 元 / 人)
严重受伤→ 拨打救援电话
✅️ 实用贴士
出片指数
项目 | 指数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云海日出 | ⭐⭐⭐⭐⭐ | 斧头石顶峰360°无遮挡,云海漫过时如仙境;沼泽地晨雾流动如“牛奶”,日出金光染透草甸,出片率极高。 |
高山草甸 | ⭐⭐⭐⭐☆ | 春夏绿浪翻滚(5-9月),秋冬金黄芦苇(10-11月),广角拍摄草甸奔跑或风吹草浪动态感强。 |
星空银河 | ⭐⭐⭐⭐ | 沼泽地露营可拍星河倒影,无光污染环境,需头灯补光和三脚架长曝光。 |
奇峰怪石 | ⭐⭐⭐☆ | 斧头石、水底山等山脊线轮廓硬朗,搭配云海或落日可拍剪影,无人机视角更震撼。 |
季节限定景 | ⭐⭐⭐⭐ | 4-5月野百合/鸢尾花点缀草甸,11月芦苇海如金色迷宫,场景独特。 |
综合出片指数:⭐⭐⭐⭐☆
✅ 优势:场景多元、光影层次丰富,尤其日出云海和草甸堪称“广东小武功山”级别。
❌ 限制:天气依赖强(云海需雨后/清晨),夜爬需扛低温(山顶仅15℃)。
腐败推荐
🍲 大王庙农家菜(终点旁 50 米)
- 特色菜:客家盐焗鸡(68 元 / 只)、艾草糕(10 元 / 份)、清炒山野菜(25 元 / 份)
- 营业时间:10:00-20:00,人均 50 元
🥢 山脚下餐馆(登山口往市区方向 800 米)
- 必点:窑鸡(88 元 / 只)、酿豆腐(30 元 / 份)、土茯苓汤(20 元 / 碗)
- 适合徒步前补充能量,支持提前电话预订(待补充)
相关问答
Q1:全程徒步对体力要求高吗?新手能完成吗?
✅ 中等体力可完成,新手建议分阶段休息:碎石陡坡段每走 10 分钟歇 2 分钟,下坡段放慢节奏。全程预留 6.5 小时(含午餐休整)更轻松,避免赶时间导致体力透支。
Q2:晴天草甸暴晒,如何兼顾拍照和防晒?
☀️ 穿浅色速干衣(拍照上镜 + 反射阳光),戴宽檐帽(遮脸同时增加画面层次感),随身携带小风扇降温。拍照时快速脱防晒衣,拍完立刻穿上,避免长时间暴晒。
Q3:带无人机航拍合适吗?有禁飞区吗?
🚁 适合!草甸山脊和悬崖段航拍视角极佳,但溪谷密林有信号遮挡(易炸机)。无官方禁飞区,建议避开人群密集处,山顶风大时降低飞行高度(风速>5 级慎飞)。
Q4:秋季(10-11 月)去,装备需要调整吗?
🍂 需加薄外套(早晚温差达 10℃),草甸芒草变锋利,换耐磨长裤防刮伤。摄影可带浅色系围巾(搭配黄色芒草更出片),饮用水减至 2.5L(秋季出汗少)。
Q5:如果中途体力不支,能提前撤退吗?
🚶♂️ 可以!2 个撤退点:① 午餐点(12:00 到达处)可联系摩托下山,费用 30 元 / 人;② 水底山岔路口(10km 处)有村民拖拉机接应,50 元 / 人直达终点,适合下坡段体力不支者。
金色大南山
(图源:小红书)
大南山云海
(图源:小红书)
最后一段山路在脚下渐缓,回望来时方向,层峦已浸入薄暮的烟青。风掠过茅草荡起绵延的浪,仿佛山灵悠长的呼吸。夕阳为天际线镀上碎金,云霞如烧尽的纸屑,飘散于愈来愈蓝的夜空。
你站在岭脊之上,鞋底沾着泥土与野草的清香。这一日的汗水滴落成溪涧的余响,喘息融进林间的寂静。远处灯火零星浮起,人间在群峰之外恍如隔世。
山不曾记得谁曾走过,却让行走的人从此记住了风的味道、云的形状,以及自己心跳与自然同频的瞬间。下山的路通往烟火,而灵魂的某一角已永远留在了那片苍茫的起伏里——
「徒步终有尽头,但山野的召唤永不落幕。」
原创文章,作者:向野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o20s.com/tb/2595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太棒了!
太美了,真的好美,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,一定要去一次大南山


